新聞事件回顧:
2010年12月,浙江杭州市某小區居民王女士安裝的韓國某品牌電熱膜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突然起火,將業主已鋪裝好的名貴實木地板大面積燒毀,業主多次向安裝商索賠無果,后向當地電視臺反應了情況,面對媒體的攝像機鏡頭,安裝商仍然推諉責任,甚至拿出了刀子,稱廠家已經人間蒸發,現在其本人也是受害者,無力賠償業主損失,如果業主非要追究責任,安裝商寧愿被王女士刀捅……
2010年12月,該事件在當地電視臺以及網上被曝光,引起了行業同仁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總體而言,此次事使電熱膜產品在當地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同時由于安裝商對事件處理不當,此次事件在社會上也給電熱膜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作為一名行業記者,筆者也關注了這次“電熱膜著火事件”的前前后后,并且對事件的當事人進行了電話采訪調查。采訪中,記者一直本著探究事故糾紛真相為目的,隨著記者調查地不斷深入,釀成事故的關鍵環節漸漸明晰,困擾南方地暖市場的一枚很大瘤疾也隨之浮出水面。
通過采訪調查了解到,這次事件,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事故糾紛,其實也折射了目前困擾我國南方地暖市場一枚很大瘤疾——無良家裝設計設師惡意索取回扣現象。
無良家裝設計師成“起火事件”關鍵環節
2010年8月,杭州的王女士終于拿到了新房的鑰匙,開發商交房讓王女士開始著手新房的裝修。由于王女士的新房是為兒子結婚準備的,所以她特意在當地挑選了一家高檔的家裝設計安裝公司。為了給兒子提供一個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她特意叮囑家裝設計師給房子增加一套地暖系統,并挑選了價格昂貴的進口實木地板。家裝設計師向王女士推薦了某品牌的電熱膜地暖系統,并信誓旦旦地承諾該品牌是韓國品牌,進口品質,誠信保障。由于該設計師為王女士設計的裝修效果圖王女士相當滿意,對于設計師的這次“盛情”就欣然接受了。經過兩個多月辛苦,新房裝修完畢,王女士一家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居。2010年12月,杭州已經有些微冷,王女士打開了新裝的地暖系統,誰知道這地暖一開,禍就從天而降。電熱膜地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突然起火,將造價十幾萬元的進口實木地板大面積燒毀。
王女士跑去裝修公司討說法,裝修公司說介紹地暖系統純屬設計師個人行為,與裝修公司無關,且火災可能由于電熱膜安裝不當導致,叫王女士去找電熱膜安裝公司。于是王女士又找到電熱膜安裝公司老板,老板到現場進行了勘察,說問題是產品質量問題導致,叫王女士去找廠家索賠。王女士反問安裝公司老板,當初安裝的時候不是說該品牌是“韓國品牌,進口品質,誠信保障”嗎,怎么剛使用就出了問題?地暖安裝商告訴王女士一分錢一分貨,王女士一下子懵了,難道花了三萬多元安裝得這套地暖系統是便宜貨嗎?地暖安裝公司老板告訴王女士,她家安裝得這套電熱膜地暖系統總造價其實只有一萬多元,其余的一萬多元家裝設計師都以介紹費為由,揣進了自己的口袋,王女士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掉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
由于電熱膜問題,家里十幾萬元的進口實木地板被大面積燒毀,這個損失該由誰來承擔?裝修公司說家裝設計師屬于個人行為,此事件與裝修公司無關。地暖安裝商說電熱膜產品質量問題,與安裝公司無關。而據安裝商介紹,電熱膜廠家早已人間蒸發。在這次事故中,王女士一直像一個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王女士無奈之下找到當地的電視臺,于是就上演了電視中曝光的“地暖安裝商寧愿被刀捅”的新聞。
采訪至此,問題的關鍵也就相當明晰:家裝設計師為了獲取暴利,與地暖安裝商沆瀣一氣。設計師為地暖安裝公司介紹家裝項目,期間項目一旦簽單,家裝設計師獲得高額介紹費。地暖安裝公司為了獲取利潤,利用消費者對地暖品牌無知的弱點,偷梁換柱,在家裝項目中使用一些不具備市場準入資格的產品,導致王女士家中電熱膜運行中突然起火。
南北地暖企業市場推廣方式差異顯著
近兩年,南方采暖市場方興未艾,尤其是低溫輻射地板采暖系統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發熱電纜、電熱膜、電熱板、碳晶地暖板、壁掛爐等采暖產品在南方備受推崇。南方采暖市場的崛起,相關企業紛紛將目光鎖定在南方這片采暖行業的藍海市場。然而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南北方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當然面對不同的客戶群體,企業們也采用了不同的宣傳手段:由于北方屬于國家法定的采暖區域,采暖市場主要以工程為主,集中供暖要求開發商在交房時必須安裝好采暖設施,而開發商往往對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的相當嚴格,所以一般項目的材料選購,開發商往往選擇中低端的工程材料。而北方地暖材料商家面對的客戶大多為開發商,所以企業一般會選擇針對性較強行業雜志、報刊等方式為公司產品進行宣傳。而南方屬于非采暖區,市場主要以家裝項目為主,地暖材料生產商面對的是一線消費者,所以企業會選擇受眾面比較廣的媒體,如電視廣告、明星代言等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偉星聘請高亞麟代言,并在央視以及全國各大衛視的黃金時段同步播出,讓“偉星地暖”被廣大消費者熟知,也為其高端家裝地暖管材市場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并非所有看重南方市場的企業都像偉星一樣財大氣粗,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在央視等媒體進行廣告宣傳,由于地暖公司規模尚都較小,行業里大部分企業尚不具備聘請明星代言且高調在央視宣傳的能力。如何使企業投入最少且實現市場效益最大化?很多材料生產企業以及采暖安裝公司把目光瞄準了家裝公司。由于南方建筑不做采暖要求,地暖在南方尚處于一種高檔人群的時尚消費品。大多數業主將采暖劃分到家裝領域,認為裝修公司完全能勝任采暖系統的設計安裝工作。所以消費者在裝修新居的同時,通常會接受裝修公司推薦的采暖公司。所以與家裝公司合作采暖公司能夠最直接賣出產品簽到家裝項目。
就這樣,南方地暖市場上,很多地暖材料生產企業以及安裝商選擇與家裝公司合作的。
新營銷模式衍生出行業新疾瘤
雖然與家裝公司合作成為采暖企業們打開南方市場的一條捷徑,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條捷徑并非受到所有企業的推崇。徐州市的邱先生就是“另類”中的一個,2009年徐州的某家裝公司負責人找到邱先生,與之洽談合作的事宜,家裝公司老板提出,家裝公司負責為邱先生介紹采暖項目,但是項目一旦簽單,家裝公司從中收取項目總造價30%的介紹費,邱先生當時就拒絕了家裝公司要求。據邱先生介紹說,在保證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南方家裝采暖項目的利潤空間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而家裝公司直接將這30%的利潤拿走了,這就意味著邱先生在白給家裝公司打工。按照家裝公司的要求,如果邱先生答應這個協議,那么邱先生想要在項目中獲得利潤,就必須偷工減料或者“偷梁換柱”,而這樣的項目,肯定會是個失敗的項目,所以為了企業的長遠利益,這樣的項目邱先生寧愿不接。
但是并非所有的采暖公司都經得起這份誘惑。一般而言,一些有實力的采暖公司會從企業的長遠利益著眼,不會答應家裝公司以客戶為誘餌設下的“霸王條款”。但是如果換做尚處于起步階段的采暖企業,往往就扛不住這樣得誘惑了,為了賺錢,為了讓公司度過眼前的難關,他們通常會選擇接受家裝公司的要求,然后通過偷工減料等方式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犧牲消費者的利益,鋌而走險。
“相比而言,地暖公司與家裝公司之間的合作還算是好的,有些地暖公司直接與一些無良的家裝設計師合作,更是將南方采暖市場搞得烏煙瘴氣。”南京的吳先生將目前南方采暖行業又一枚更為嚴重的瘤疾一語道破。據吳先生介紹說,目前南京有些采暖公司百分之八九十的業務全部都是靠這些家裝公司的設計師介紹的。這些家裝公司的設計師通常每個人手里都掌握著十幾家甚至二十幾家采暖公司,一旦業主有采暖需求,這些設計師便會一家一家公司詢問能拿多少回扣。在介紹項目過程中,他們通常不考慮介紹的安裝企業是否具備施工資質,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準入資格,他們唯一的標準就是回扣的多少,南京地區很多消費者的采暖項目就這樣被家裝設計師“拍賣”的,上面的新聞事件中提到的王女士就是一個典型的受害者。
南方采暖業界人士認為,王女士家電熱膜著火事件折射出我國南方地暖市場行業秩序嚴重失范的瘤疾。記者認為目前南方采暖市場出現這樣的瘤疾與企業們的營銷模式密切相關,在企業們扭曲的營銷模式下,出現類似于“電熱膜著火”的事件不足為奇。在不轉變企業推廣思路的前提下,這樣的瘤疾將很難得到徹底根治。所以本刊鄭重呼吁:希望企業們不斷提升行業自律能力,行業媒體不斷加強輿論督導作用,行業協會積極協調產業鏈各方利益,政府主管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促進地暖企業的良性競爭,同時要為消費者“賦權”,使南方地暖市場回歸正途。